當不能使系統誤差成為微小誤差時,應盡力找出系統誤差的大體范圍(_L限:。,下限:。).然后分解為恒定和變化的兩個部分:與E. - Ea恒定部分通常可進行修正,而變化部分
當不能使系統誤差成為微小誤差時,應盡力找出系統誤差的大體范圍(_L限:。,下限:。).然后分解為恒定和變化的兩個部分:與E. - Ea恒定部分通常可進行修正,而變化部分 乙則用來與隨機誤差的變化范圍合成,共同決定測量數據的可信程度。2.8測量誤差的合成與分配 實際測量中.誤差常來源于許多方面.例如。由多個電阻串聯而成的總電阻.其誤差與每個電阻的誤差有關:電阻上的功率P,若通過直接測.量電壓U與I.而由P=U1計算出.其誤差 與U和I的測量誤差有關.測量結果的總誤差是測量各環節誤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。由此看出.測量誤差通常總是與若干分項有關。 當某項測量誤差與若干分項有關時,不論其產生的原因均稱為總誤差,而將與其有關的各分項叫做分項誤差。 在測錄中,經常要討論總誤差與分項誤差的關系,研究如何解決如下三個問題,這也是本節所要討論的主要問題。 (1)誤差的合成問題。研究如何根據各分項誤差確定總誤差。 (2)誤差的分配問題。研究在總誤差己限定的情況下如何確定各分項誤差的數值。 (3)最佳測R方案的選擇問題。研究如何分配各分項誤差的數值以保證總誤差最小。 式中偏導數可用實際值(真值)x;。代入求得.也可用測得值二‘代入求得。因,‘與,。。差別甚小。相應的偏導數值十分接近。式(2.68)表明,總誤差△,是各分項誤差△,。的加權代數和(權為鬢).是線性化的誤差傳遞關系。 因為在作線性化處理時忽略了二次以上的高次項.所以嚴格說來,這是一個近似的關系式,只有當y是x‘的線性函數時,式((2. 68)才是準確的。有時高次項不能忽略(如例2. 19的情況),則不能使用該式。 但就一般情況而言,測最誤差△二,相對來看是很小的.被略去的高次項也可忽略不計,式(2.68)在實用上己具有足夠的精度,所以應用廣泛。 例2.2(,電阻R由R,.3R3.2R3串聯而成.若己知RR2.R3的測量誤差分別是△R,.AR2 , AR3.求R的誤差。解由所給條件 且△*一黯AR,+聶AR2+聶AR3一△R,+3AR2十2AR3例2.21用間接法測最電阻消耗的功率,設電壓U、電流I和電阻R的相對測量誤差分別 |